微信   |

0771-5886315

微博  |
您好,欢迎来到广西食品安全网!
   

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当前位置:
玉米深加工业亟待解决“痛点”
来源:本站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15-11-24 | 2785 次浏览 | 分享到:

玉米深加工行业正处于水深火热状态。今年8月份,为了减少企业亏损压力,包括中粮、益海、鹏程生化等多数淀粉加工开始停机减产,目前大多处于停产或停一半的状况。

深加工企业在消化粮源、促进农民增收、提高霉变玉米使用价值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受收储政策影响,玉米市场价格出现扭曲,深加工行业与玉米价格长期倒挂。部分原料需求不得不转向国外,高粱、木薯等玉米替代品进口量达2000万吨以上,并有继续增长的趋势。在当前玉米已阶段性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已经形成的库存亟须处理。当前阶段,应当放手释放乙醇对玉米的需求。同时针对加工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痛点”具体分析具体解决。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解决。首先,有针对性地推出运费等专项补贴,鼓励深加工企业优先收购生霉粒偏重地区农民的余粮。其次,适度放宽对东北企业的拍卖补贴标准,提高补贴拍卖效率。按照2014年7月出台的《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竞购加工国家临时收储玉米补贴办法》,如果企业实际采购量低于两个月加工量,就有可能拿不到补贴。可适当放宽拍卖补贴标准,可以进一步调动企业入市积极性。第三,探索加工企业参与托市收购的商业储备模式。具体做法是,加工企业在潮粮期按国家托市价格收购玉米,将全年收购量压缩到潮粮期,到干粮期企业自主消耗这部分库存,国家按加工企业干粮期(5月到10月)实际加工量与潮粮期存储量两者中的最小值给予一定的收购费、存储费、烘干费和存粮贴息等相关补贴,但总体低于现行的国家托市成本。如若采用这种模式,需要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确保企业库存储备充分用于自用加工,防范其骗取国家补贴。第四,对玉米深加工产品实施出口退税,提高玉米深加工企业出口竞争力。

长远来看,应完善临储政策,积极探索目标价格补贴制度。一方面,在确保农民利益的前提下,灵活设定临储价格;另一方面,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完善监管机制,尤其是在玉米价格快速上涨时期,一旦市场价格达到或超过临储价格,应第一时间停止敞开收购,避免出现“转圈粮”套取国家补贴。(摘自中国食品安全报)

法律法规
权威发布
更多>>
放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