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71-5886315

微博  |
微信   |

您好,欢迎来到广西食品安全网!
   
当前位置: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远离“结石”
来源:本站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18-11-27 | 654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年来,查出结石的人越来越多,有关“吃豆腐得结石”的报道也屡见不鲜。体内这些“小石头”真是吃出来的?为此,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蔡东联给出了回答。

数据显示,我国已成为结石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南方部分地区发病率超过10%。蔡东联介绍,人体形成结石的原因很多,除了生活在炎热地区、运动过少、患某些疾病等因素外,不良饮食习惯也是重要成因之一。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易患结石的吃法。

喝水少、水质差最易引发结石。常见的肾结石,就与长时间喝水不足有关。人体70%的成分是水,其代谢、排毒都需大量水分。饮水量太少,会增加血液浓度及肾脏负担,并导致尿液浓缩,易引起结石。建议成人每天喝至少8杯水。蔡东联表示,有些地区的饮用水是硬水,晶体、钙含量较高,会使人体尿钙增高,形成结石。

摄取过多高蛋白质食物。例如经常吃肉太多甚至拿肉当主食的人。蛋白质在体内消化代谢后,会增加尿液酸性,身体为平衡尿液酸碱度,会释放碱性的钙,钙与尿酸便会在泌尿系统中形成结石。成人每天需60~80克蛋白质,经常大吃大喝的人易超标,可多吃果蔬并相应减少肉类摄入。

吃太咸有风险。体内的高盐分从尿液中排出时,也会增加钙排出量,使尿钙升高,易在尿液中与草酸结合形成结石。烹饪时可用蒸煮代替煎炸,菜出锅时再撒盐,少吃咸菜、酱类等高盐食物。

嘌呤高的食物吃太多。如动物内脏、海鲜等。嘌呤的代谢产物是尿酸,尿酸过高,可能形成尿酸结石。吃嘌呤多的食物时最好别喝酒,应多喝些水增加嘌呤代谢、排出。

饮食中油水大。脂肪会阻碍尿酸代谢,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增加,当水分摄入不足时,易产生结石。吃了油大的食物更要多喝水才能避免结石。

此外,蔡东联也列举了生活中关于“吃出结石”的几个误区。

误区1:吃菠菜豆腐汤会导致结石。菠菜等青菜含大量草酸,豆腐含钙丰富,人们觉得二者一起吃,会产生常见的草酸钙结石。蔡东联表示,菠菜豆腐在一起,的确会产生草酸钙,但其无法被人体吸收,也不会进入泌尿系统,而是随其他未消化的食物残渣,通过粪便排出体外,不会造成结石。同样的道理,奶茶中的草酸也不会导致结石。

误区2:吃富含钙的食物会导致结石。很多人因害怕得结石,不敢吃豆腐、喝牛奶。蔡东联表示,一般人或结石患者不需刻意回避含钙食物,形成结石的成分要在特定的尿液酸碱度下才会析出。相反,充足的钙会结合肠道中的草酸,形成不易被吸收的草酸钙,从而避免形成结石。建议成人每天喝300毫升牛奶,既能保障当天所需的钙,又不必担心过多钙导致结石。

误区3:吃太多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会导致结石。维生素C在体内代谢后会产生草酸,有人担心吃太多高维生素C含量的食物会增加尿中草酸浓度。研究证实,饮食中吃大量维生素C与草酸钙结石的形成无关。蔡东联表示,除非依靠营养品等大量摄入,否则从饮食中获取的维生素C不足以成为结石病因。

误区4:喝啤酒可预防结石。因啤酒中的酒精和水分有利尿作用,便有了这一说法。研究表明,酒精的利尿作用短期内可帮助排尿,但若喝太多,不断排尿反而让水分流失更快,更易产生结石。(《生命时报》)



香蕉长少量黑点可放心吃

有消费者表示,有黑点的香蕉经常能见到,担心“有黑点的香蕉吃了会不会有害呢?”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许永新解释说,香蕉皮上开始出现黑点,是这个香蕉“熟透了”的表现,有少量黑点,“是可以吃的,跟安全性没有关系”。而且这个时候的香蕉,甜度很高,口感更好,尽快吃掉就行。

但许永新提醒,如果香蕉表皮上的黑点太多,香蕉就已经熟过头了,黑点会从表皮进入果肉里。剥开香蕉皮,里面的果肉也呈现黑色,这样的香蕉就属于严重腐烂,不能再吃了。

对于香蕉的储藏方式,许永新表示,由于香蕉属于热带水果,最好放在室内阴凉、干燥、通风处,温度也要稍微高一些的地方。不能把香蕉放进冰箱冷藏,否则香蕉会被冻坏,果肉变成暗褐色。(廖爱玲)

本文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

法律法规
权威发布
更多>>
放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