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来,南宁市武鸣区太平镇积极开展南宁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大力推行“农村50人以上聚餐报备”制度,不断创新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注入新血液,充实监管队伍。太平镇按每个行政村2个名额的标准,为全镇13个村(社区)新增配屯级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共26人,在屯级协管员的选拔上要求优中选优,主要由所在村(社区)村监委成员、队(屯)长及村民代表担任,具有一定的政治素养和群众基础。目前,屯级协管员已经能协助村级协管员开展“农村50人以上聚餐报备”以及每月例行的村屯小卖部巡查监督工作。
发放新装备,加大监管投入。在今年武鸣区第二批“为民办实事”项目工程中,太平镇上江片属于偏远山区的鄀太、均致和联桂3个村,获得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至此,太平镇13个村(社区)已经全部配备快检设备。这些监管 “利器”可有效检出残留在蔬菜中农药成分,将在“农村50人以上聚餐报备”工作中发挥作用。同时,太平镇按照每个村(社区)配备1辆两轮电动执法车的标准,向13个村(社区)发放执法车辆,扫除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最后一公里”的障碍。
利用新手段,提升监管效能。太平镇各村村级协管员把本村划分为上下两个片区,利用时下最“新潮”的网络手段,分别建立相应的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共治微信群,由村级协管员和屯级协管员担任“群主”和“管理员”,群成员为所在村屯村民,要求每户村民至少要有一人加入微信群。村民可以通过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共治微信群,在开展农村红白喜事等集体聚餐活动前,向协管员申请“农村50人以上聚餐报备”,同时微信群也可以搭建起协管员和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更好地实现“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让群众满意”的社会共治模式。
执行新标准,补齐监管短板。针对今年10月份武鸣区人大常委会评议食药监局工作时,人大代表集中反映的农村小卖部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低,店面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太平镇迅速落实整改,要求村屯小卖部等食品销售单位按照“地板亮、墙壁亮、货架亮、天花板亮”的“四亮”标准进行整改,要求在今年11月底前完成整改,逾期不完成的一律关停整顿,还将店内的“四亮”完成情况列入业主新申办《食品经营许可证》的依据之一,提升农村食品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