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西多地出现南风天。南风天气通常带来高温高湿,易导致食物变质、细菌滋生,尤其是霉菌和细菌繁殖加快,学校食堂的食品储存、加工和供应存在一定风险隐患。兴安县市场监管局采取“三强化”措施,有效防控这一特殊天气下学校食品安全的风险 。
强化主体责任,制定风险防控清单
兴安县市场监管局梳理了特殊天气学校食品安全的风险点:一是食材霉变风险。高温高湿环境下,米面、干货、调味品等易吸潮发霉,可能产生黄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蔬菜、水果等生鲜食材易腐烂,滋生细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二是加工环境隐患。厨房、餐具、操作台等易残留水渍,增加细菌繁殖和交叉污染风险;同时空气湿度高可能导致消毒剂效果减弱。三是学生群体敏感。由于学生免疫力相对较弱,若食用变质或受污染食品,易引发群体性腹泻、食物中毒事件。四是储存条件受限。由于部分学校设备不足,难以保障食材在低温、干燥环境下储存。市场监管部门要求全县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制定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清单,针对清单采取应对措施,落实落细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针对南风天气的特殊性,我们也制定了应对措施,提前做好采购预算,力争不存货,同时加强进货查验,保证食材新鲜。”兴安县某实验小学蒋校长说道。
强化过程监管,细化日常管理检查
兴安县市场监管局要求学校强化“日管控”过程。一是严格规范食堂食材的采购与储存,不大量采购食材,做好预算,要多少采购多少;避免采购散装或易受潮食材,如鲜湿米粉、泡发木耳等,每日检查食材新鲜度,一旦发现霉变、变色食材立即废弃。干货要求密封并放入防潮箱存放,增加食品储存环境的通风和除湿设施;遵循“先进先出”原则,缩短食材库存周期。二是强化加工过程的管控。每日彻底清洁操作台、刀具、砧板等,用热力或消毒剂杀菌;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对食堂地面、墙壁、设备设施清洗消毒的频率;要保持食堂通风,使用除湿机降低湿度。三是严格要求加工的食物需彻底煮熟,中心温度不低于70℃,避免生熟交叉污染,尽量缩短食品加工到食用的间隔时间。
“在南风天气里,我们学校主要加强日管控的监管,不流于形式,这样就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兴安县某一小学的校长表示。
强化应急响应,加强宣传与应急预案
兴安县市场监管局加强应急响应的处置能力,鼓励师生、家长监督,设立食品安全投诉渠道,加强员工培训、食品留样制度、学生和家长的监督反馈机制。同时向全县师生广泛宣传,学校食品一旦发现异常,如食品有异味、变色等情形立即停止食用并上报。学校根据广西南风潮湿天气的特殊性,可临时调整菜单,减少高风险食品的供餐。
“南风天气对学校食品安全是严峻考验,我们将从源头管控、过程监管、应急响应三方面入手,有效应对南风天气下的学校食堂安全风险。”兴安县市场监管局局长唐炳军说道,“学校还应主动与家长、监管部门联动,确保学生‘舌尖上的安全’。同时广大群众,若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可拨打投诉电话12315进行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