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71-5886315
微博  |
微信   |

您好,欢迎来到广西食品安全网!
   

市县动态

市县动态

当前位置:
大化瑶族自治县市场监管局:柔性执法护食安 优化环境促发展
来源:大化瑶族自治县市场监管局 | 作者:覃利川 | 发布时间: 2025-09-09 | 72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年来,随着“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深入推进,大化瑶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大化县市场监管局”)在执法过程中更加注重“包容审慎、柔性执法”,力求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一、案件基本情况

2025年5月29日,大化县市场监管局在日常执法监督检查中,发现某食品经营者的仓库内存在少量过期食品与正常预包装食品混合摆放的现象,涉案货值金额为96元。针对仓库中发现过期食品的定性问题,部分执法人员认为,仓库中发现的过期食品应视同销售过期食品,应以“禁止经营过期食品”(即《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十项)定性;另一部分执法人员则认为,现有证据无法证明该企业存在“经营”行为,亦无过期食品已进入流通环节的直接证据,应按照食品经营者贮存管理义务相关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十四条第一款定性。

结合本案实际情况:过期食品仅存放在仓库,尚未对外销售,未对社会造成实际危害;且通过查询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及总局执法办案系统,确认该企业系首次违法,符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的《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市场监管行政违法行为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一)》(国市监稽发〔2025〕10 号,以下简称《免罚清单》)中规定的“首违不罚”或“轻微违法从轻处罚”适用原则。最终,办案人员采纳第二种观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十四条规定,责令该企业限期整改,并依法给予警告行政处罚,未按第三十四条规定作出高额罚款或没收财物的处罚。

二、柔性执法的现实背景:优化营商环境与精准监管的结合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市场监管部门在执法中发现食品经营者仓库内存放过期食品的情况时有发生。对此类行为的定性与处理,不仅关系到食品经营者的切身利益,更直接影响市场监管执法的公信力与有效性。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市场监管部门既要严守食品安全底线,又要避免“一刀切”式执法给企业造成过度负担。

大化县市场监管局此次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十四条而非第三十四条,体现了以下科学监管思路:

坚守过罚相当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十项规定的“经营过期食品”行为,通常指已将或即将将过期食品投入市场流通、消费领域,具有较高社会危害性;而第五十四条第一款规范的“未及时清理过期食品”行为,主要针对食品经营者在仓储环节的管理疏忽,尚未对消费者构成直接威胁。执法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准确区分企业“过失行为”与“恶意违法”,避免过度处罚。若企业因管理疏忽导致少量过期食品未及时清理,且无主观销售意图,直接适用第三十四条定性处罚,可能违背“过罚相当”原则。

落实“轻微违法不罚”“首违轻罚”政策。近两年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先后出台“免罚清单”,明确对首次发生、情节轻微的违法行为,以教育整改为主。本案中,该企业系初犯,且未造成食品安全事故,适用第五十四条处理更符合当前执法导向。

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现代行政执法强调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尤其对于情节轻微、未造成实际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应优先采用教育、警告、责令改正等柔性执法方式。据统计,大化县市场监管局2025年上半年共办理轻微免罚案件8件、不予行政处罚案件9件、警告处罚案件6件,作出减轻处罚决定29起、从轻处罚决定28起,累计免罚金额达76.43万元,正是这一执法理念的生动实践。

通过责令整改、警告等方式引导企业自律,而非单纯依赖处罚,有助于推动食品经营者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库存管理制度,从源头上预防食品安全风险;同时促使企业建立临期食品预警机制,其长效性远超单纯罚款。实践中,部分企业在接受柔性执法后,主动加强库存管理,形成“监管引导、企业自律”的良性循环。

三、柔性执法的边界思考

当前,我国正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不必要干扰。对仓库中发现的过期食品,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十四条第一款而非第三十四条第十项定性,可有效避免 “小过重罚”,减少对企业经营的过度干预。

需要明确的是,柔性执法不等于“一放了之”,更不能让部分企业钻政策空子。下一步,大化县市场监管局将对本案涉事企业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核查,对屡教不改或逾期未完成整改的企业,依法升级处罚措施。未来,该局将继续在守牢食品安全底线与优化营商环境之间找准平衡——只有在严格执法与包容审慎之间建立科学平衡点,才能构建起“既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又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市场监管环境,进而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法律法规
权威发布
更多>>
放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