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
0771-5886315
您好,欢迎来到广西食品安全网!
   
肉对健康很重要 不吃和多吃都不对
来源:本站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18-08-20 | 468 次浏览 | 分享到:

肉在不同人的餐桌上,带给人的感觉和联想是不同的。但专家建议,吃肉根本不必担惊受怕,6个时候最该吃肉。解放军第309医院营养科主任左小霞表示,很多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得知自己指标不正常后,第一时间就会对吃肉这件事产生顾虑,进而做出极端选择——不再吃肉。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表示,肉吃得太多了,超出人体所需,才会导致肥胖、血脂升高等问题。在膳食平衡的前提下,适量吃肉益处显而易见。

中国营养联盟高级营养讲师徐静表示,肉对健康不是可有可无,不吃可能导致以下问题:免疫力降低,肉中蛋白质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如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免疫力降低等;内分泌失调,长期不吃肉,饭菜油水太少,可能导致脂肪摄入不足,造成女性的月经不调、不孕等问题,还会加速人的衰老;缺铁性贫血,肉中所含的铁是血红素铁,是人体铁的重要来源,不吃肉容易引发缺铁性贫血;皮肤变粗糙,肉类食物还是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A等脂溶性维生素的重要膳食来源,长期不吃肉,可能导致皮肤干燥粗糙、患上骨质疏松等问题;结石,不吃肉的人,膳食一般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而其通常含草酸,易与体内的钙结合,形成结石。

徐静说,面对肉类,不宜不吃,也不宜多吃。《中国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应摄入4075克畜禽肉、4075克水产品和4050克蛋类。肉的选择上,提倡吃瘦肉,肥肉可以吃,但要控制量,而以下6个时候是最该摄入肉类的。

缺铁性贫血期。缺铁性贫血虽和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但一般情况下是由饮食不合理导致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应增加瘦牛肉、瘦猪肉、瘦羊肉的摄入。生长发育期。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营养素的需求量高于成年人,膳食中不能少了肉类,以保证蛋白质供应。为延缓肌肉衰减,老年人也要保证肉类的充足摄入,推荐吃瘦肉、海鱼。实在不喜欢吃肉的话,要喝奶、吃鸡蛋。孕期。此时的女性营养状况不仅关乎自身健康,还影响胎儿的发育。从孕中期开始,胎儿生长发育加速,营养需求增大,建议孕妇在这个阶段每天增加50克动物性食物,比如鱼肉、禽肉、蛋类、瘦肉等。到了孕晚期,每天应增加125克。如孕妇肥胖,患高血压、糖尿病,则应在医师指导下饮食,不要盲目进补。哺乳期。妈妈营养好,乳汁才会好。动物性食物可提供丰富的优质蛋白、矿物质和维生素,建议此时每天增加80克的动物性食物。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妈妈饮食过于油腻,乳汁脂肪含量就会升高,宝宝比较容易长胖。减肥期。很多人认为减肥时不能吃肉,这是错误的。建议减肥者不必减少动物性食物,白天适量吃些瘦牛肉、去皮鸡肉等脂肪含量较少的肉类,晚上少吃。健身期。长时间运动会使肌肉处于分解状态,如不及时摄入充足优质蛋白为肌肉修复提供原料,就练不出好身材。有些人在健身时大量吃肉和蛋白粉的做法也不可取,会给身体带来沉重代谢负担。(《生命时报》)

本文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

黑榜
当前位置:
曝光台
更多>>
法律法规
更多>>
权威发布
更多>>
放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