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池市宜州区庆远镇一户居民因购买并食用不知名的野生蘑茹,食用后半小时,全家5人不同程度地出现头痛眼花、腹痛恶心、四肢无力的急性中毒症状,所幸因医治及时,已脱离生命危险。为此,河池市宜州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风险警示:
我国的蘑菇种类极多,形态各异,分布地域也非常广阔,无论在森林、草原、山丘或平原、旷野或路旁、朽木上、腐植里、沙地中都可以采拮到各种各样的野生蘑菇,且野生蘑菇味道极其鲜美,很受群众喜爱。在不同地区毒蘑菇又称毒蕈、毒菌、毒菰等,据文献记载,我国的有毒蘑菇有近百种之多。因蘑菇种类繁多,但有毒与无毒很难鉴别,群众普遍缺乏识别有毒与无毒蘑菇的知识与经验,易将毒蘑菇食用,导致中毒事物发生。
毒蘑菇毒性成分复杂,一种毒蘑菇可能含有多种毒素,一种毒素又可能存在于多种毒蘑菇中,误食毒蘑菇后的中毒症状较为复杂,表现各异:胃肠炎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神经、精神症状有流涎、流泪、流汗、血压下降、呼吸困难、肺水肿,幻觉、意识障碍、昏迷等;溶血症状有黄疸、血尿、急性贫血、肝脾肿大等;实质性脏器损害症状主要出现肝、肾、脑、心等损害症状。
毒蘑菇中毒病情复杂,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且当前尚无特效疗法。
宜州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示消费者: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专业机构和人员帮助,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民间流传着一些识别方法经证明并不可靠,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要采食野生或来源不明的蘑菇。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中毒症状,要立即催吐,并尽快就医。
提示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生产经营者对不认识的蘑菇应做到“三不”:即不采摘、不加工、不经营,严格把好原料进货关,并做好原料进货登记台账,严禁采摘、采购野生蘑菇,严禁使用野生蘑菇作为食品原料。
预防野生蘑菇中毒的最好方法就是谨慎食用。消费者一旦误食野生蘑菇后出现中毒症状,应尽早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并尽快到医院接受治疗。